学术交流专家们谈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7日 点击:[1]人次
学术交流:专家们谈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CSDN承办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5)于7月26-2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创办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高水平学术和技术盛会,汇聚国内外顶级的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人士,围绕当前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的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并针对“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和“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四个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努力打造国内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7月27日下午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分论坛中,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小i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朱频频等六位专家,就“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在理论、技术方面有哪些主要进展?”等五个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讨论,并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本次论坛由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王田苗主持。
1. 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郁表示:人工智能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真正的用人工的方法来产生智能,这是一种理论方法实践。从方法到理解主义,真正能够使机器人像人一样产生意识,这是一个理论的研究方向。另外一个角度是说各种各样的机械,或者一些计算机的行为,它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看上去好像是有智能。类脑或者人脑的项目更多 是使机器真正有思考的能力。图形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都是为了使得机器能够拥有更多像人的行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人工智能是计 算机学科的名词,机器人是机器、电子学科的名词。胡郁副总裁认为两个角度还是很不一样。因为让计算机看上去有智能,可以不用通过跟人一样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让它看上去有智能。最后胡郁副总裁补充到:学术上对人工智能定义从科学或者是从工程角度找到一点让计算机自我产生一种意识或者是意念的方法,这是终极目标。从功能型角度来讲,我们其实想让这些机器能代替我们人来干一些原来我们认为只有人能干的一些事情。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对机器人的个人理解是:机器人的概念随着技术发展而变化。终极目标就是像人的机器。不仅是功能、外形,而是方方面面都像人。现在之所以限制很多,存在着几个自由度,是由于技术发展不足产生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这是简单也是复杂的问题。因为什么是人,有是很难定义的。哲学上看,具有感知、思考、 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机器,能帮助人实现生产等目标的,这称之为机器人。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表示:现有机器人都是人教它怎么做,不是它自己怎么做。而“教”的过程,就是工智能和机器人最主要的关系。机器模拟的智能和机器人相结合,也就是智能机器人,让普通机具有类人的这样一个功能。
小i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朱频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是:足够的复杂性就能产生智能,智能不是人所独有的。更多机器人是自动化机器。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种综合体现,是以人为目标,让机器可以完成人的工作。在研发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同于人类的智能。
123下一页>